每年两会期间,特高压总会成为热点话题。在今年,特高压借助缓解雾霾的概念获得了极大的关注。国家电网公司规划,通过建设特高压输电网,将中国西部和北部地区的电力输送到东中部地区,在保证东中部地区用能需求的情况下,减少其煤炭消费。 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称,如果全面实施电能替代和电从远方来,2015年、2020年东中部地区PM2.5污染可比2010年分别降低12%、28%左右。
散烧煤虽然只占我国煤炭总消费量的22%,但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上却占了50%,国网能源研究院副总经济师白建华3月13日说,用电来替代东中部散烧煤,是缓解雾霾的直接高效方式。 他介绍,建设特高压交直流输电通道,向东中部地区输电6000亿千瓦时,便可替代50%以上的散烧煤。 2013年实现电能替代140亿度 对于雾霾的成因,至今众说纷纭,不过燃煤已成为喊打的对象。 白建华表示,我国每年煤炭消费中的一半多用来发电,燃煤机组基本配置了脱硫、脱销、除尘等环保设施。但散烧煤虽然只占消费的22%,其污染物排放则大多没有经过任何处理。
同样消耗一吨煤,散烧煤排放污染物约为发电用煤的20倍。白建华说。 国家电网提出电能替代的方案,即以电代煤、以电代油、电从远方来的能源消费新模式,是要在城市集中供暖、商业、工农业生产等领域大力推广热泵、电采暖、电锅炉等电能替代技术,推动电动汽车和轨道交通发展,做好配套供电电源和供电服务设施建设,在居民生活领域推广家庭电气化。 国家电网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道,该方案在北京、上海、山西等17个地区已取得政策上的突破,出台了39个省级政府支持政策。
2013年,国网公司通过推广热泵、电力蓄能、电采暖等电能替代技术,累计实现替代电量140亿千瓦时,完成年度计划的140%. 今年,国家电网公司将全面加快电能替代项目建设,重点加大电锅炉等煤改电工程、家庭电气化活动的推进力度。加强电能替代有关的规划建设、财税补贴、电价政策、环保政策研究,争取电能替代支持政策。 电能替代需要落实电从远方来。东中部煤炭消费总量过大,治理环境污染需要减少当地煤炭消费。国家相关政策明确提出,未来在该地区不允许新建常规燃煤发电站。
我国的用电需求还将保持较快增长,预计未来10~15年左右,对新增煤电有着刚性需求,那么这些电站就要建在西部和北部地区,通过特高压送往东中部。 电能替代需多方推动 中国当前建成的直流特高压线路都为±800千伏,国家电网已投产的直流特高压线路分别为向家坝-上海、锦屏-苏南、哈密南-郑州三个项目。
同时,国家电网还拥有±1100千伏直流特高压输电的技术储备,目前尚无项目开工建设。有消息称,这一技术最快将在二季度获准开工项目建设。 白建华介绍,东中部地区如果要替代50%以上的散烧煤,需从外部送入电量约6000亿千瓦时,相应电力流为1亿千瓦左右。这样大的电力流,需建设多回交直流特高压输电线路。每回线路的建设工期只要2年左右,对缓解雾霾能很快起到作用。
西部和北部地区的风电、光电等清洁能源也可以与火电打捆,通过特高压输送到东中部地区,彻底解决三北地区的弃风、弃光问题。经过测算,±800千伏的直流特高压输电线路,配套800万千瓦的火电装机,可以送出800万千瓦左右的风电和光伏发电。白建华说。 不过,由于涉及电源建设、电网建设、替代方案设计、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协调,电能替代的大规模应用仍需相关各方力量的联合推动。